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兵 莫荞菲天添盈
初夏,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内的全民健身气氛同样火热,参与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
先农坛体育场在新中国体育事业尤其是职工体育历史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55年秋,新中国体育史在这里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里程碑——10月2日,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大会在先农坛体育场盛大开幕。这次运动会不仅是对工人体育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象征。
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当时,新中国工业建设起步,工人群体壮大天添盈,体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凝聚力的手段。同时,受苏联“工人体育”模式影响,新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职工体育体系。
在此背景下,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应运而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联合主办,旨在推动职工体育发展,增强工人体质,展现新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虽然运动会只有5天,但历史意义深远。
记者了解到,参加这届运动大会的有铁路、煤矿、一机、二机、重工业、电业、纺织、邮电、公路运输、林业、农业水利、建筑、海员、店员、教育、轻工业、人民银行17个产业单位。比赛项目为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举重、自行车6个大项。各产业单位通过逐级选拔比赛,在120多万名职工运动员中,选拔出1709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竞赛。
这场运动会打破了以往限于专业运动员参赛的格局,首次通过基层选拔方式让普通职工参与国家级赛事,极大推动了群众体育的普及和职工体育的发展。据统计,10名运动员在田径、自行车、举重项目中打破8项全国纪录,例如男子铅球打破保持19年的纪录,劳动模范王崇伦以重工业队身份参赛并获男子200米低栏第五名,体现了“劳动与体育结合”的典范。
长辛店二七机车厂积极参与了此次运动大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他们是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职工体育有效开展的典范之一。1950年5月,他们的工厂男子篮球队就首夺北京市工人篮球赛冠军。1952年,北京市举办首届工人运动会,长辛店二七机车厂男子拔河队力挫群雄夺得冠军,徐茂福和王友分别取得手榴弹和跳远项目的冠军。1954年在北京市第二届工人运动会上,他们勇夺青年组总分冠军。
首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后,职工的体育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1956年,长辛店二七机车厂在体育上迎来了大丰收——在北京市第三届工人运动会上,翁俊杰获中量级举重冠军,并成为其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运动健将称号的职工;郭忠志、高庆武都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厂体操队获女子团体季军;丁剑芳打破北京市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女子400米最高纪录。10月,翁俊杰又夺取全国铁路举重比赛中量级冠军。
据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馆长刘德华介绍,50年代是二七机车厂职工体育的奠基时期,体育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以广播体操龙头,以足球、篮球、长跑为传统项目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单位都拥有自己的篮球队、足球队和排球队,工厂每年都要进行三大球联赛和长跑、自行车、摔跤、射击、滑冰等项体育比赛。1955年,全厂各车间相继成立了体育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基层开展体育活动。此后在六七十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能发扬50年代形成的光荣传统,把改善职工健康状况,增强职工体质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常抓不懈”。
上世纪50年代多项职工体育赛事不仅促进了职工体育的进步,也增强了全国工人的团结意识,因此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和档案资料,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职工群众的热情和活力,以及他们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北京市民王绍刚仍然保存着首届全国工人运动大会的纪念邮票。据悉,这套邮票共5枚,分别描绘了运动员进行径赛、铅球、足球、自行车、举重运动的瞬间动态动作。“虽然我们这一代人不曾经历这项赛事天添盈,但家族传承下了热爱体育运动的基因,看到邮票脑子里就能想到‘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句响亮的口号。”王绍刚对记者说。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